广东财经大学实践团队深入潮剧幕后,揭秘非遗文化瑰宝
粤港澳传媒网 2024-09-04 11:16:11

2024年8月中旬,广东财经大学“潮人堂”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潮州、汕头两地,走访潮剧演出单位,开展非遗调研活动。期间团队成员们采访潮剧表演艺术家,参观潮剧艺术博物馆,深入后台观摩幕后工作,并观赏了多场潮剧表演,近距离地就演出团体的经营状况和潮剧传统艺术的传承、创新进行深入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

初遇民间剧团:历经风雨传承百年传统

8月12日,实践团队来到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访问位于高堂镇的民间剧团山花潮剧团,得到剧团团长吴锡任老师和多位演员的热情接待。通过访谈了解到,高堂潮剧表演的传统始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山花潮剧团的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高堂潮剧团,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该剧团筚路蓝缕、不改初衷,克服各种困难传承至今,成为在饶平地区闻名遐迩的剧团。


image.png

图左二起为山花潮剧团团长吴锡任和演员吴俊波、杨晓霞 摄影:吕晓鑫


据剧团人员介绍,目前民间潮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其中迫在眉睫的是潮剧演员的吸纳与培养。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能够定下心来学习潮剧表演的人少,能长期坚持从事潮剧的就更少。而潮剧是一门积淀丰厚的传统艺术,要培养出优秀的演员需要一个长久且艰辛的过程。除此之外,由于饶平本地的潮剧团同行之间竞争压力较大,演出服装、器具购置成本也不断增长,这些因素都是民间剧团持久运营的难题。

民间剧团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人才、资金和业务方面得到基本保障,因此他们一方面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公共资源的支持,同时也不断改革创新,寻找发展机会。创新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保留传统潮剧的精髓和韵味的同时,迎合时代的发展和新时代的风潮,将潮剧更好地传承下去,这是民间剧团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山花潮剧团的老师们和他们的同行都在积极求索,希望寻找到有效的创新之路。

深访省潮剧院:承前启后拓新演艺时空

8月14日“潮人堂”实践团队来到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造访广东省潮剧院,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深度调研。团队成员参观了潮剧艺术博物馆和老妈宫古戏台,采访了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深入后台观摩了潮剧音频录制、演员化妆和乐队排练,并于16日晚近距离、多角度地记录了广东省潮剧院在慧如剧场和汕头小公园同期举办的两场大型演出。

14日实践团队夜游潮剧艺术博物馆,细致感受潮剧艺术的历史积淀和丰盛成果。展馆中一款款戏服、盔头,字里行间一段段过往的故事,如繁花般在眼前流转。成员们有幸拜谒姚璇秋艺术传习所,缅怀一代潮剧大师的风采。但见粉面红妆,笑颜如花;丝袖挥舞,英姿飒爽。大家聆听了三位乐器老师的精彩演奏,并在剧团老师的指导下试穿戏服,练习经典台步和水袖动作。潮声雅韵在弹唱挥手间流动在新时代青年的心灵深处,余音袅袅,随着时间慢慢发酵。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在老师们指导下亲身感受潮剧魅力 摄影:陈韵诗


15日下午,实践团队采访了国家一级演员林初发老师。林老师是著名小生演员,曾获得多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的金奖,在海内外潮剧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在《东吴郡主》中与潮剧名家张怡凰合作的精彩演出备受赞誉,在潮汕地区家喻户晓。林老师讲述了他本人追寻潮剧艺术的曲折历程,特别分享了刚刚完成的《东吴郡主》数字电影制作过程,言语之间洋溢着对艺术的真诚和激情。林老师还特意为同学们表演了《荔镜记》中的《观灯》唱段。他唱腔明亮,咬字清晰,声情并茂,挥洒自如,表演艺术的精湛使大家深深折服。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与林初发老师合影 摄影:吕晓鑫


16日中午,实践团队采访了广东潮剧院的年轻演员林嘉阳老师。林嘉阳老师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确实面临极大的挑战。要让潮剧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新时代焕发新生,必须兼收并蓄、大胆创新。2024年2月16日,广东潮剧院上演了首部融合潮剧元素的武侠动漫舞台剧《鏖战玉蟾宫》,好评如潮。该舞台剧出自中国武侠动画巅峰之作《虹猫蓝兔七侠传》,饰演主角虹猫并担任执行导演的就是嘉阳老师。这是一次大胆的艺术实验,旨在让这项古老艺术在年轻人中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作品在动漫原著基础上融入潮剧锣鼓、音乐、扣仔念白等元素,炫酷的造型、唯美的光影声效以及现场的密切互动,引起年轻观众共鸣。


image.png

图为《鏖战玉蟾宫》宣传海报

图源:广东潮剧院演出院线公众号


林嘉阳老师说:“其实年轻人并不抗拒传统戏曲,而是要有更多与时代同步、贴合年轻一代欣赏习惯的表演方式。”而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的是,尽管访谈话题不断涉及潮剧的创新,但他一直强调的是继承。他认为,只有扎扎实实地继承好老一辈艺术家的璀璨艺术传统,才能让潮剧在新时代绽放出闪亮的光芒。实践团队在林嘉阳老师的指导下观摩了潮剧演员演出前的化妆过程。每一场演出之前,演员们要提前两个小时化妆、着装,每一个细节,每一刻凝神,都出自他们对艺术的尊重与热爱。

探秘演出幕后:亲近领略潮汕文化精髓

16日晚上,“潮人堂”团队兵分两路,分别赶赴慧如剧场和小公园中山纪念亭,观摩广东潮剧院的两场大型演出。慧如剧场的“潮剧大观园•周五有戏”是每周的常规演出。当晚邀请了在汕的港澳人士一同观赏潮剧精品,共献演了《送郎》《小宴》《林冲夜奔》《闹开封》等七场精选折子戏。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身段做工精细写意,技艺表演淋漓尽致,潮绣戏服鲜明大气,潮乐鼓点动人肺腑。


image.png

图为广东潮剧院慧如剧场《林冲夜奔》演出现场 摄影:洪文慧


中山纪念亭前演出现场人山人海,“小公园之约•戏亭印象”演出剧目包括《春香传》《换偶记》《穆桂英招亲》等五个选段。演出内容丰富有趣,潮汕特色鲜明,优美的唱词与唱腔,萦绕在小公园亭内外,精彩的演出赢得掌声雷动。


image.png
图为汕头小公园《穆桂英招亲》演出现场 摄影:李幸宜


2006年5月,潮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各级政府也开始重视潮剧的传承,支持更多潮剧演出以新颖的方式走到大众眼前,通过现场潮剧演员的生动演绎与剧情,展现潮剧艺术的魅力。团队成员在演出前后采访了部分观众,他们都表示,潮剧是潮汕人民的文化瑰宝,需要共同珍惜保护,希望潮剧不断拓展新的演艺空间,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


图为“潮人堂”实践团队成员在广东潮剧院合照   摄影:陈韵诗.png

图为“潮人堂”实践团队成员在广东潮剧院合照 摄影:陈韵诗


"潮人堂"实践团队此次调研之旅收获满满,感触深刻。该团队主要由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组成,不少同学是第一次接触潮剧。近距离的体验让成员们与潮剧相见恨晚。经过这几天的调研实践,成员们纷纷表示深受感染,爱上潮剧。经过一周的深度体验,大家觉得潮剧凭借优美生动的表演形式和贴近观众的创新意识,完全可以进入年轻人的生活,成为新时代的文化时尚。希望潮剧事业不断得到弘扬发展,将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到更广阔的舞台上,让海内外更多人领略潮汕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团队成员们都表示愿为弘扬非遗文化贡献青春力量。数字时代来临,我们有责任讲好潮剧故事、传播潮剧文化,运用新科技元素和新文化样式共同续写悠扬古韵,使潮剧非遗文化瑰宝的光芒历久常新。

来自广东财经大学潮人堂实践队


延伸阅读:

Copyright © 粤港澳传媒网 粤ICP备18081584号